• <menu id="mmqm2"><table id="mmqm2"></table></menu>
    <bdo id="mmqm2"><center id="mmqm2"></center></bdo>
    • 歡迎訪問中國光電光電子行業網! 主辦單位:中國光學光電子行業協會
    陳定昌:制造了中國首部激光雷達
    發布時間:2023-02-03    來源:中國科學院大學   閱讀次數:8418 分享到:

    激光的英文簡稱為LASER,意為“光受激輻射放大”,故稱為“激光”。激光是二十世紀人類最重要的發明之一,其應用領域非常廣泛,從我們日常生活到國民經濟的眾多領域,再到國防工業等方面都有激光的身影。上世紀60年代,國際上的激光技術正處于醞釀培育階段,各國對這項新技術知之甚少,激光技術亟待人們的探索。1965年,錢學森提出了一個問題:“激光是否可以作為新型能源,用于武器探測指導?”這個“激光之問”交到了一位年僅28歲的青年手中,他就是陳定昌。

    1937年1月30日,陳定昌出生。當年8月淞滬會戰爆發,父母帶著他一路顛沛流離至揚州。國難當頭,他決心長大后獻身于祖國的國防科技事業。1957年,他以優異的成績保送至北京留蘇預備部,后因蘇聯單方面終止協議,遂轉入清華大學就讀。1963年,他以畢業設計5分的成績從清華大學無線電系畢業,被分配至國防部五院二分院工作,從此結緣激光雷達。

    接到錢老交給的任務后,陳定昌用了半年的時間考察論證項目的可行性,撰寫了《激光在防空導彈中的應用》、《紅外在防空導彈中的應用》兩篇報告,為雷達激光項目做了前期的理論準備。同年,七機部二院二部迅速成立“激光紅外工程組”,陳定昌擔任首屆工程組組長。但是這個項目進展得并不順利,我國“光學之父”王大珩對這個項目提出了四個科學質疑。面對挫折和困難,陳定昌并不氣餒,而是扎扎實實地研究,最終交上了一份完美的答卷,連最開始投反對票的王大珩也不得不承認:“陳定昌是光學能手!”隨后激光雷達項目正式啟動。

    雖然激光雷達項目得到了一定的經費支持,但是項目組成員的工作和生活都十分艱苦。陳定昌因公務去外地出差,常常住不起旅館,只能和協作單位借宿。為了解決雷達項目成員的住宿問題,中科院上海光機所騰出一間實驗室,做了簡單的房屋布置,使項目成員有了一個臨時住所。為了節省經費,陳定昌舍不得到工廠食堂吃飯,總是跑去偏遠的里弄小作坊吃飯,五分錢便可以解決一頓飯。

    在艱苦的科研條件下,陳定昌帶領項目組全隊人員開足馬力,攻堅克難。七年后“激光雷達項目”取得了可喜成績:他們建成了世界上第一部激光雷達樣機。在1973年的試驗中,激光雷達也有出色的表現。雷達成功追蹤飛行目標若干公里,跟蹤精度比設計指標提高了近7倍;比普通炮瞄跟蹤雷達精度提高了100倍;對火箭的跟蹤距離達到300千米。這項技術后來應用在地球動力衛星合作目標測量。

    激光雷達的發明只是陳定昌諸多科研成果的冰山一角,他還先后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二等獎和三等獎,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二等獎等多個獎項。作為我國精確制導領域的主要奠基人和開拓者,2009年陳定昌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他曾在一則日記中寫下“百折不回,奮勇前進”以自勉,這是他一生勇攀高峰的最好注腳。

    免責聲明:來源標記為網絡的文章其原創性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協會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后疫情時代的紅外熱成像發展之路

    紅外線熱成像在三年的疫情期間發揮了重大作用,未來,紅外線熱成像依舊可以在其他領域大放光彩。??何謂紅外線?....

    12-21

    徐紅星院士:最早的光學實驗是中國人2400多年前做的

    11月30日,“成書于戰國中期的《墨經》最早述及小孔成像現象,是最早有記載的完整的光學實驗,最早揭示了光的直線傳播性質?!苯?,中國科學院院士、物理學家徐紅星教授在....

    12-01
    中國光學光電子行業協會版權所有@2023
    010-84321456/1457
    coema@coema.org.cn
    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四號中國電科十一所園區